森林工程专业(卓越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类型 |
拔尖创新型 复合应用型 应用技能型
|
授课类型 |
汉语授课 |
学科门类 |
工学 |
专业类 |
林业工程类 |
专业代码 |
082401 |
一、培养目标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掌握和运用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化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一定社会、经济、人文科学等基础知识,具备林业智能装备的设计、管理、应用及维护,林业信息监测技术和林业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对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能在教育科研单位、各级政府部门、林业工程相关行业部门,从事林业智能装备设计、管理、应用及维护,林业信息监测和林业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方面学术研究和工作,基础宽厚、专业良好,实践技能较强,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和学术研究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的预期目标为:
1.能有效应用林业装备与信息科学基础理论、专业技术及数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等知识解决林业装备与信息系统工程问题,具有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精神融入专业技术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2.具备较丰富的林业装备与信息工程经验,深刻了解所属工程部门的特点、管理体系、质量标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能提出专业独立技术见解,能承担林业智能装备研发,林业信息监测,林业大数据采集、分析、处理等工作;
3.具备参与、组织和管理工作团队及协调项目的能力,能够正确认识项目团队中的角色定位,组织制定并有效实施工作计划;
4.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了解所在领域国内外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应对科技发展挑战,掌握新兴技术,实施技术创新,具备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国际化视野。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
1.1 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理论用于林业智能装备的设计,描述和解释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原理和过程;
1.2 能够针对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中各单元,应用工程原理、数学思维结合计算机科学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并根据实际条件约束求解;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运用专业相关科学原理正确分析林业装备设计、林业信息监测技术关键要素,分析并处理产品研发、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难点;
2.2 能够基于专业相关科学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处理系统监测、装备设计研发中出现的复杂工程问题;
2.3 能够认识到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并基于分析结果通过文献资料寻求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中的替代或优化方案;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能够研建满足特定需求的林业装备、林业信息监测系统、林业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掌握林业智能装备设计、管理、应用及维护、林业信息监测系统设计、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整体流程、关键技术方法,了解具体设计系统(单元)的关键环节(点),明确约束条件;
3.2 能够针对区域产业特色、市场需求,完成林业智能装备、林业信息监测系统涉及的各关键环节(点)设计;
3.3 能够在林业智能装备设计、林业信息监测研究中进行系统或整体流程设计,并在具体实施中适当结合新理论,应用新方法、新技术、新设备;
3.4 能够从相应产品标准、有关法律法规和民族文化等角度出发对林业生产、装备、系统研发方案进行评估和优选。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调查与实验方案、分析与深度挖掘数据,并通过综合信息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和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林业生产、装备设计、信息监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建立解决方案;
4.2 能够根据上述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征,选择恰当的研究监测手段、分析方法、控制条件、评价指标等,确定合理的研究方案;
4.3 能够根据已确定的研究方案构建监测系统,安全开展实验,包括实验流程的确定、分析测量工具的选择、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实验数据的正确采集;
4.4 能够正确利用数据处理软件,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科学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技术、资源、设备和软件,对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森林工程专业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及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方法、范围;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林业信息监测、林业智能装备研发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能够针对具体研究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及装备,模拟和预测专业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评价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林业装备与信息化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分析和评价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化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知晓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正确评价复杂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对环境的影响;
7.2 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上述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明确其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国情、区情;
8.2 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 理解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实践对公众的安全、健康、福祉,以及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并自觉履行职责。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10.沟通:能够就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就专业问题,以规范的形式准确表达科学论点,回应质疑,理解专业交流与社会交流的差异性;
10.2 了解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及方向,能在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差异性、多样性基础上,进行较为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项目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掌握林业装备与信息化工程项目相关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知识,了解项目经营管理;
11.2 能够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在多学科背景下,完成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开发。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对专业技术问题的学习、理解、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林业工程
(二)主要课程
1.专业核心课程:智能控制、森工智能装备、工程索道、森林资源3S监测技术、林业物联网技术
2.主要专业实验:科研能力训练、创新创业课程、普通物理学实验、普通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测量学实验、实验室开放项目实践指导、学科项目实践指导等。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素质素养课程、测量学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科研能力训练、数据统计分析实践操作、森工智能装备课程设计、工程索道课程设计、林业信息监测实习、无人机测绘实习、专业综合实习、专业创新创业训练指导、毕业论文(设计)。
四、修业年限
实行弹性学制,标准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
五、毕业学分与结构学分要求
(一)最低毕业学分: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77学分,需修满各模块课程的最低结构学分。
(二)最低结构学分:学科通识教育必修课程36学分,素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9学分,素质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学分,学科基础必修课程27.5学分,专业基础必修课程27学分,专业必修课程35.5学分,专业(大类)选修课程36学分。
(三)学期修读学分:学生每学期修读学分在20~30之间。
(四)课程性质说明:选修课程标★者为建议选修,其余为任意选修。
六、成绩考核
按《内蒙古农业大学本、专科生学分制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考核。
七、授予学位
修满最低毕业学分,满足结构学分要求,体能测试、社会实践与劳动实践合格,准予毕业;符合《内蒙古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八、全学程时间安排
全学程总周数为156周;每学年春季学期为19周,秋季学期为20周,其中:教学16周,考试2周,劳动(机动)1周,秋季学期国庆节假期1周,毕业生毕业教育1周。
九、课程体系结构与学分学时统计
十、指导性学习计划
十一、教学计划表
十二、体能测试、社会实践与劳动实践(体能测试、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由学校统一提供,劳动教育课主要依托课程由专业制定)